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古村老街
府城学宫书院: 杏坛胜地光耀春秋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王玉洁 林先锋 时间:2017-02-20 09:04:18 星期一

  琼山学宫大成殿

  

琼台书院

  

琼山中学  

  文王玉洁 特约记者 林先锋 图李幸璜 通讯员 龙泉 摄

  府城教育之发达冠绝琼州。据《琼山县志》记载:“由唐迄宋,人文蔚起,至明为尤盛。人娴礼义之教,士多邹鲁之风。”从唐代开始,府城就已建起县学,承流宣化。

  在千年历史长河中,府城一直是文化昌盛和文物荟萃之地。有趣的是,府城的地形像一只神龟,头朝七星岭、尾向马鞍岭,伏卧在琼岛之北端,而文庄路恰好就在龟的脊梁上,阳刚气盛,居高而设。

  如若穿越回千年前,徜徉在文庄路上,沿途能遇见不少使琼山正学昌明、科甲蝉联的学宫书院。这些儒教场所,有的已经适时改做他用,有的世代相沿,遗存至今,成为府城历史文化的印记。

  最大学宫的盛大和消没

  文庄路东起琼州大道,西接中山北路,长650米,宽24米。在明朝,今琼山区政府招待所至琼山中学一带都是琼州府署、府学宫所在地,我们今天所讲的学宫书院不少都在这里发迹,朗朗书声从这里扬播,历代才人在这里教书育人,后来之秀从这里走出。

  《府城春秋》作者黄培平曾在该书中这样描述,文庄路北侧是官衙学宫之地,文具店、书店、装裱店、印刷业相继开在南侧,街上的老居民回忆说,在鼓楼街靠近府、县学宫的店面,多经营文房四宝的生意。

  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044)的琼州府学宫就在文庄路上,在府城印刷厂附近。始建时,琼州学宫坐北向南,有礼堂和讲堂以及东西两庑和戟门,琼管安抚司成立后,琼州府学宫成为全岛当时最大的学宫,直到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才迁建于试院内,也就是现在的琼山中学。

  有关琼州府学宫的扩建和重修从未停止。元丰年间,当时琼管帅李时亮曾一再为学宫接收朝廷赐书,还特地在大成殿西侧建御书阁一座,珍藏历朝御赐书籍。南宋年间,琼管帅韩璧重修学宫时,朱熹还为其作记并写明伦堂额。万历七年(1579)则是琼州府学宫面貌巨变的一年。当时琼州知府唐可封认为该学宫棂星门过于靠近城墙,有碍风水,决心要将大门改建朝东,为使改建后大门视野开阔,他耗费巨大财力,竟下令将东南一带接近学宫城墙往外推移。由唐可封下令改后的学宫更加庄严肃穆,棂星门外树立了一块用巨大的石板精心雕成的屏风,上端刻着精美的戏珠双龙,屏风前不远处开凿泮池,石质拱门跨池而过。

  乾隆三十三年(1768),琼州府学宫被台风摧毁,大半建筑物倒塌。后经琼州乡绅探讨筹措,琼州府学宫最终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才迁建于试院内。新学宫地恺气壮,有大成门、大成殿、两庑、门序、街阃、筄桷、讲诵之堂、疱煏之所。而道光二十年(1840)则是学宫的最后一次大规模重修。

  “到了民国初年,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震撼天涯,琼州府学宫开始没落。”海南文史专家梁统兴说,1922年,琼山县立中学迁入学宫。而今琼州府学宫这个庞然大物已完全消失,原有的匾额、碑记、祭具等文物荡然无存,但建筑的没落无法掩盖琼州府学宫在府城教育史上的光耀。

  三百年书声不辍是琼台

  说到府城千百年来的教育,自然绕不开琼台书院。文庄路西端南侧,作为科举时代“南溟杏坛——壮观”的琼台书院坐落于此,康熙四十九年(1710)的琼台书院最初坐南朝北,其大门就在现存奎星楼后的文庄路上。后来为了闹中取静,琼台书院方位改为坐北朝南。

  “琼台书院的创办人是分巡雷琼兵备道的焦映汉,书院的命名取自‘明一代文臣之宗’丘濬的号——‘琼台’。”梁统兴说,焦映汉是玄学家,琼台书院的选址颇有讲究,取名“琼台”,亦与此处西北不远的镇台、东北不远的道台相呼应,法三台而治,海南文运必将大起。

  琼台书院是清代海南的最高学府,名师辈出,高徒遍布,是海南文人向往的杏坛胜地。书院的主讲都是当时全岛的名人,如吴典、王时宇、王承烈、吴缵姬、林储英、郑廷鹄、韩锦云等。琼台书院掌教谢宝和学生张日旼巧计掩护被打丫鬟的故事还被唱进了粤剧《搜书院》。

  清末维新变法,废除科举,提倡西学,琼台书院遂改制为中学堂,附设师范班,后改办师范。历经沧桑,学校虽多次易名,但三百余年间书声不断,谆谆诫勉,哪怕在国土沦陷、百姓民不聊生的抗战期间也从未停止办学。琼台书院一切的颠沛流离,为的就是“大隐隐于市”,养乾坤正气、育天下英才。

  初建的琼台书院规模不大,斋舍较少,虽有官拨学田若干亩,但生童廪饩仍然有限,书院每年只有20名肄业生。

  关于琼台书院的重修和扩建,现存史料记载的有十余次。“嘉庆年间一次重修是琼台书院史上的一次根本变革。”梁统兴在《琼台胜迹》一书中写道,由于书院年久失修,不可居住,督学傅棠巡视乡试抵琼时,捐廉银400元作为修葺书院的经费,由雷琼兵备道费丙章负责具体事务。费丙章购买一间民房,将原来坐南朝北的方位改为坐北朝南,同时增设斋舍、厨房和浴室若干间,还修建奎宿阁奉祀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和乡贤丘濬、海瑞等。

  现存的琼台书院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奎星楼、书案、太师椅、书橱、图书、进士牌匾等都保存完好。新建的琼台书院楼门按明代宫殿式设计,由6支坤甸木柱支撑,石磉、台阶均用花岗岩磨制而成,造型古雅壮丽。

  散落的儒教场所 百世不易的教育

  儒乃人之所需,教者从孝从文也,培养海南人才是无数名流雅士、乡贤故里的追求,一间间学宫书院也由此建立。

  上文提到的琼州府学宫迁建于试院之时,旧址还剩余不少空地,琼山乡绅吴位和、吴必禄、杜常辉、冯文炌、温星阳、温维新等人筹措资金在试院旁创办了社学,延请名师教育本县子弟。因丘濬在此地读书时写过一篇《雁集琼庠序》,社学不远处有座三元峰,故将此社学命名为“雁峰”。初建时,雁峰学社有5间讲堂、12间斋舍、3扇大门,是当时府城唯一的社学。

  雁峰社学重修并改为书院,院名仍冠以“雁峰”两字。彼时雁峰书院仅招收琼山籍生童,属于县级书院。到了光绪十年(1884),雁峰书院西边新建了有3间讲堂的研经书院,这间书院专门研究经史词章,故名“研经”,由清末爱国诗人冯骥声亲自讲授,从者甚众。

  研经书院办学时间不长,但其教书育人颇出成果,直到冯骥声去世那年,清廷实行宪政,书院改做学堂,研经书院和雁峰书院合并,成立了琼山县第一高等小学,后更名为琼山县立中学,后于1922年正式搬入修缮一新的琼州府学宫内,后改称琼山中学。

  如今,在琼山中学斜对面的琼山供销联社大院内,尚存一间殿宇,它就是琼山县学宫大成殿,俗称孔庙、文庙。宋时,琼山县学宫设在海口浦,至明洪武四年(1371)迁建府城后,经二次移建、六次重修,形成了“宽敞明亮,规制悉备”的较好的学宫。在国子监典簿赵谦任教期间,为造就海南人才出了大力,被誉为“海南圣人”。

  琼山县学宫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庄重典雅,记者走访时发现,这间殿宇目前正在维修当中,暂不对外开放。

  此外,在府城创办的书院还有桐墩书院、同文书院、奇甸书院、西洲书院、崇文书院、粟泉书院、苏泉书院、珠崖书院、乐古书院、研经书院等。还有一些社学、义学、卫学、阴阳学、义学、射圃等,使琼山的正学昌明,科甲蝉联,无论留存与否,它们都曾见证府城的款款前行。

 

 

 

相关链接:

乐东十所乡贤孟儒定: 倡捐重修崖州学宫
海口琼山学宫修缮几经波折 或今年下半年竣工
“多媒体”激活历史 武昌“学宫”回首中共五大

 

(编辑:余冰月)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