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故居有一个别名“清正园”,这里还是一个重要的廉政教育基地。
明弘治刊《八闽通志》内页。该书中有关于张岐父亲张霭的记载。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中,涌现出了不少清正廉洁的官吏,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清廉、勤政和爱民之风,既是朝廷正气的代表,也是百姓利益的代言人,既是朝廷之幸,又是百姓之福。在宋朝时曾经担任琼州知府的张岐就是这样一位官员,他因为清净廉介而被百姓认可,并被祀为名宦。
秉承良好家风
张岐,字邠卿,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生卒年已不可考,主要活动于宋太宗(976—997)、宋真宗(997—1022)时期。端拱二年(989年)登进士第,并被授予酸枣(今河南延津)县尉,从此踏入仕途,开始了辗转多地的仕途生涯。
张岐在仕途上能够做到勤政爱民,清正廉洁,这和家族传承的良好家风有着直接的关系。张岐的父亲张霭,字伯云,最开始在后周担任靳州刺史,宋代周后又担任侍御史等职务。侍御史本来是监察朝廷百官的,可是性情耿直的张霭却监督起皇帝来了。据明朝黄仲昭编纂的《八闽通志》记载,宋太祖赵匡胤在夺取了天下之后,不知不觉中也染上了放逸的毛病。有一次,他正在后花园中与宫女们用弹弓打鸟取乐,张霭急切求见。等到张霭汇报完事情,太祖一脸不高兴地说:“原来你要汇报的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搅了我的雅兴!以后遇到这样的小事就不要打扰朕!”张霭也不客气地回答道:“再小的事情也是国家大事,也比您用弹弓打鸟重要!”这一下真的把皇帝惹火了,他倒举起一把斧头,抬手用斧柄就朝张霭脸上打去,当即打落两颗门牙。张霭一手捂着流血的嘴,一手慢慢在地上拣起被打落的牙齿。太祖愤怒地问道:“难道你还要以此为物证,来诉讼朕吗?!”张霭答道:“臣怎么敢诉讼陛下呢?但自有史官将此事写进史书中去!”太祖一听如梦初醒,知道自己错了,慌忙向张霭赔礼道歉。张霭的性情可见一斑。由于张霭处事刚直不阿,太祖干脆将其派到河中府(今山西永济)担任判官,负责日常诉讼。宋太宗时期,张霭更是受到重用,被召还回京,成为心腹大臣,参与很多机密事件的处理,很好地起到出谋划策的作用。张霭后来官至左司员外郎、太傅,成为朝廷股肱大臣。
张霭有两个儿子,分别为张峤和张岐。张峤字景山,因感叹于五代乱世,隐居于武夷山之阳,以渔钓和诗书来排遣,无意于仕途经济。当时正是后周与南唐对峙时期,因为父亲在后周为官,南唐针锋相对派人召张峤入朝为官。张峤不愿意,南唐就将其扣押在京城金陵(今江苏南京),从此父子两地阻隔。一直到南唐灭亡,张峤得以归宋,并通判歙州(今安徽黄山徽州)。当时有贼人卢绛率军攻城,张峤协助太守龚慎仪设计死守。有人说敌众我寡,应当避其锋芒,张峤慨然说:“我不敢有负于国家,惟有死战而已!”战事随后被平息。后来,张峤官至司门员外郎,并请求归老乡里。但是不久又被召回朝,在太宗朝先后担任赞善大夫、博州(今山东聊城)知州、御史中丞,再后来还担任工部尚书等要职。
张岐自幼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并且继承了父亲和兄长树立的良好家风,终于让自己成就了一番事业,得到朝廷和当地百姓的充分认可。
深得朝廷信任的“神断”
在端拱二年(989年),初登进士第的张岐被朝廷授以酸枣县尉官职,开始了自己为官多年的人生。县尉位居知县之下,虽然职级较低,但是主管行政、司法、财政等事务,在整个县级行政机构中还是比较重要,尤其是负责地方治安更是责任重大。由于在酸枣县尉任上政绩突出,张岐很快得到朝廷欣赏,并被调任大理评事,从而进入京城为官。
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最高法院,掌管全国刑狱案件审理,其长官为大理寺卿,位列九卿之列。大理评事隶属于大理寺,虽然只是正八品官员,但是权限却不小。有过负责地方治安经验的张岐在大理寺参与了不少疑难案件的处理,并且针对复杂案件的性质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处理方案,从不拖泥带水,“治狱有神见,随时立决”,得到众人的高度评价。宋真宗更是十分欣赏他,多次派他前往全国各地负责料理各种疑难案件,他都能够圆满完成任务。借用今天的话来说,张岐可谓是“神断”。前些年,悬疑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大宋提刑官》等深受全国电视观众喜爱。可惜的是,由于史料欠缺,我们现在无从了解张岐究竟参与过哪些复杂案件的处理,不然也是热门的电视剧题材呢。
张岐在决断疑难案件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立下了诸多汗马功劳,得到朝廷的充分认可。宋真宗特地将其擢升为将作监丞。将作监是古代专门掌管宫室建筑的机构,可以说是直接为皇帝服务。将作监丞是其中的内设机构,为从六品,负责监事,实际上仍然是监察机构。这是张岐的老本行,而且直接对皇帝负责,自然体现了皇帝的充分信任。当然,张岐的仕途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在至道末年(997年),曾经受到别人的牵连,被贬出京城担任永新县(今江西永新县,在过去是有代表性的贬谪地)知县。虽然属于贬黜,但是由于张岐为政崇尚廉简,地方官吏也不敢胡作非为,因此能够造福一方。这是宋太宗时期的事情。宋真宗即位后,很快就将其召回京城,并且基于充分信任委以重任。随后,张岐再被擢升为秘书丞。再后来,张岐在秘书丞任上被委派到海南担任琼州知府。
执掌琼州,深得民心
很难考证当时宋朝政府委派张岐担任琼州知府的动机。海南虽然在过去属于著名的贬谪地,但是琼州知府作为地方大员,掌管全岛事务,也不是常人能够胜任的。比如宋朝首任琼州知府周仁浚是以太子中允的身份派任到海南的,官衔为四品。按照宋朝官制,正常情况下的琼州知府属于五品,这对于张岐来说,明显是重用擢升了。
大中祥符(1008—1016年)中,张岐“知琼州”,由于措施得当,得到当地百姓的拥护,后来还被祀为名宦。据道光《琼州府志》记载:“琼俗悍朴,牧守御得其道,则岁时以香蜡、鱼果为献,否则群起为盗。岐镇以清净,却馈献,民夷服其廉介。”这段话的意思是,琼州的民风是彪悍和质朴兼而有之,如果地方官处置有道、方法得当的话,当地百姓就拥护,每年以香蜡、鱼果等为礼敬献表达感激之情;如果处置不当的话,民风彪悍的一面就体现出来,百姓甚至群起为盗。可见,当地百姓是安居乐业还是群起为盗,完全取决于当地官员的所作所为。张岐在任职琼州了解相关情况后,采取了清静无为的处理方式,不过多干扰老百姓,这种做法使得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因此得到拥护,百姓照例对地方官员献上礼物表达感激之情。但是张岐却谢绝了百姓的献礼,这无疑让百姓对其“廉介”更加佩服了。可以说,张岐作为地方官,很好地维护了地方的稳定,这自然让那些动辄归咎于少数民族作乱的言辞无以藏身。
海南岛四面环海,台风频繁,这给当地百姓带来极大的灾难。台风所过之处,摧枯拉朽,百姓的住房往往因此垮塌,虽然是盛夏,也因为房屋毁损而像冬天一样难熬,生活非常困顿。作为地方长官的张岐曾经在朝廷担任过将作监丞,因此将自己学习来的建筑知识传授给百姓,教他们建造能够抵御台风的房屋,老百姓再也不用担心因为台风来临而无家可归了。可以说,张岐不光清正廉洁,而且能够急百姓之所急,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因地制宜传授给百姓,造福当地百姓。这种官员自然能够为百姓记住,并被祀为名宦。
几年之后,张岐离开琼州,先后转任曹州(今山东菏泽)、瀛州(今河北河间)等地。虽然因为史料问题,我们难以知晓他在任地的所作所为,但是,联系张家的优良家风,再加上先前在琼州的所作所为,应当依然是一个得到百姓拥护的官员。
相关链接:
政协委员张发长:增加海瑞故居绿化面积和园区功能
元宵祈福 海口市民海瑞故居大榕树下许愿
人杰地灵 海瑞故居前感受浩然正气
游赏海口景点海瑞故居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