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漫游记》内页。
白话文教材明白晓畅
白话文运动推广前,私塾学童们学习的教科书大多为“三百千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白话文教材推行后,对普及平民教育意义重大。一些上不起私塾的普通百姓的孩子,也能低门槛开始学习白话文。”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学院教授曾庆江表示。
曾庆江认为,白话文的“白”,首先指的是明白晓畅。用白话取代文言作为现代教育通用的语言工具,就是采用了人人都能听、能读、能写的白话作为国语,也消弭了精英贵族与平民阶层在语言上的区别,这样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才是真正平等的教育。
记者翻看由商务印书馆在白话文运动前后出版的小学教材《共和国教科书》,仍能感受到薄纸背后力透的扑面而来的全新气象。
其开篇处的“编辑大意”写道:“注重自由平等之精神、守法合群之德义、以养成共和国民之人格;表彰中华固有之国粹,以启发国民之爱国心。”
这种教育的精神气质在白话文运动之后一脉相承。
1932年,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叶圣陶主编、丰子恺绘图的白话文语言教材《开明国语课本》,一张张的通俗易懂的插画、一句句的明白晓畅的白话,兼顾识字释义,由易入难。教材中,一句“九月开学,先生,早!小朋友,早。”让人回味旧时温暖,稚趣盎然。
张兴吉教授还向记者展示,其珍藏的、同一时期由商务印书馆发行的五年级小学生课本《海南岛漫游记》,课本以童话故事的方式,给孩子们娓娓讲述《风伯伯带来了新的消息》《海南女郎的家和飞马》《游了苏东坡的祠堂》《定安的咖啡和文昌的肥鸡》等具有海南风情的故事。
“嘭嘭嘭!”“谁呀?”小丁丁在床上睡觉,小丁丁的眼睛很模糊,小丁丁跳下了床,去开了房门……”这是开篇《风伯伯带来了新的消息》中的白话表述。
文史学者、著名作家伍立杨认为,《海南岛漫游记》已完全是新文学的白话文表述的形式。即语言上口头与纸上所写的完全一致。相对于以前的三字经百家姓等,是一种文体的全然革新。“全然的白话文,对于小学生而言,带来一种更容易为其幼小的心灵所接受的特点。”
《海南岛漫游记》对海南学生有很强的针对性,可见民国时期教材的先进性。”海口实验中学副校长翁文津说,白话文教材对当今教育有一定启发意义。
(编辑: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