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烈画像
1764年,清代乾隆甲申年,琼州府城西厢的王家小院诞生了一位聪明颖异的男孩,他自幼沉默寡言,7岁开始跟私塾老师读书,每天背诵大量的文字,就是不爱跟同龄的小孩戏耍。到了寒冬腊月,他总是嫌白天太短,不能多读几篇文章,表示十分可惜,老师听了觉得他很特别。12岁时,他已读完四书、五经和春秋三传,并兼及古文和诗赋,真可谓是通吃历史和文学,而且深谙作文之法,刚学习写作,就能语出惊人。
此人名叫王承烈,号扬斋,是清末民初海南文化名家王国宪的曾祖父。
当年,一位姓平的广东提学使来海南视察,发现童生王承烈小小年纪就如此博古通今,甚是讶异,破格将他取录为“古学”(研究古文经、古文字之学)生员。
后来,王承烈参加一年一度的小考——岁试,考取第一名,得以进入县庠读书;参加科试(明清学校制度之一,每届乡试之前,由各省学政巡回所属府、州举行考试,要想报名乡试的生员,先要通过这一考试)仍是第一,获得廪生身份,享受公费教育,还包吃包住。
未满20岁,王承烈的才学就已经以压倒性优势盖过当时的社会名流,尽管如此,他仍虚心问学,不耻下问,如此谦逊的心态和姿态自然能够不断进步,尤其是得到重量级的名师点拨后,更是如虎添翼,勇猛精进了。
王时宇画像
李琦画像
师从王时宇和李琦
“同门二百余人,无一能及”
世上不乏千里马,却往往缺少伯乐。王承烈是幸运的,他所生活的年代,琼州政界和杏坛,伯乐比比皆是。对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王时宇和李琦两位名师。
王时宇是府城东厢人,乾隆庚寅年(1770年)参加顺天府(北京)的乡试,考中举人,被授任广东潮州饶平县训导,但是,王时宇以嫡母年老为由告归,后来参加选拔考试,升至县令,王时宇又以生母年老而改任国子监学正,渐渐远离官场,不再入仕。再后来,他果断返琼,受聘在琼台书院担任山长,生徒大多有成就,王承烈就是其中之一。王时宇的古学非常了得,曾经纂修乾隆《琼州府志》,亲自校注《白玉蟾集》、苏东坡的《海外集》《琼台诗话》《裨海摘要》等书。
王承烈是在琼台得到王时宇的点拨,在校外则是得到毕业于琼台的李琦的长期教导。
李琦是琼山东岸人(“东岸”在今海口南渡江以东的美兰区灵山镇境内),自幼嗜学,精于文词和书法,是《四库全书》编修吴典的学生。广东学使、“清代蜀中三才子”之首的李调元来琼视学,抽考“古学”,选拔他为第一,待到复试时,看到李琦“相貌异奇,文词渊雅,书法端凝”(语见王承烈《李卓斋先生传》),不由得称他为“三绝”。
乾隆庚子年(1780年),李琦中举,甲辰年(1784年)成进士,朝考第三名,被授任国子监学正,功名之路畅通无比。不久,李琦改任河南桐柏知县,政绩卓然,军民受益,可惜五十岁便卒于任上。
“烈从学最久,知先生最深。”王承烈跟随李琦读书时间最长,受其启发也最多,“回忆先生讲学时,谓学经、学史,当求有用之学……世人皆知先生文词雄伟,书法遒劲,得其片纸只字,皆珍宝之,皆未知先生之学术也。”
得到如此名师、大师的调教,王承烈自然是一日千里,强上加强。“同门二百余人,无一能及。”《扬斋集·附录·本传》这般评价他,“二先生大为激赏,成为‘独出冠时’。”
就连巡道王锦来琼调考诸生观察民风民情,读到他的《读大学衍义补有怀丘文庄公五古百韵》时,赞叹不已,称誉王承烈为“海外清才”,选取他为第一名。
读书,成名,这一切对于王承烈,是不是太容易,也太顺利了?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