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搭建乡愁载体 留住城市记忆
陈列室内壁画讲述着中共琼崖党组织曾在庙内开办中山女子学校,提倡进步平等。见习记者张洋 摄
73岁的符雪云阿婆,最近散步总爱来到中山街道综合陈列室,看着这里的老照片,陷入久远的回忆中。她说:“这个陈列室不大,但装满了我们老居民的过去和现在,真好啊。”
海口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护具有海口特色的百年老街区、海口历史遗址、骑楼老街等历史文化古迹,注重保存较早以前的城市记忆,让人们的乡愁有寄放之处。
老街陈列室寄乡愁
7月19日早晨,中山街道居仁坊社区,沿着平坦的青砖路缓缓而行,穿过一个个历史悠久的建筑,就会看到一间陈列室——“中山街道综合陈列室”。
一张张照片展现社区的旧貌新颜。见习记者张洋 摄
走进陈列室,一张张泛黄的黑白老照片、一份份墨迹斑驳的文字资料,再现了中山街道的悠久历史。另一侧,15分钟便民生活圈、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又在细细述说着居民们的新生活。
在“老海口”图片墙上,元十三年,得胜沙外海口开辟海口浦,商船往来繁忙;民初的西门街熙熙攘攘,黄包车在穿行、摊贩在叫卖;20世纪50年代的骑楼老街,军民共庆海南解放一派热闹景象……一直到2017年的海口中山街道片区,高楼林立,夜景繁华。
符雪云阿婆是居仁坊社区居民,她静静地站在这些照片前,嘴角不时扬起,半晌,指着一张上个世纪鸟瞰图中长堤路码头对面的位置,骄傲地说道:“看,我家那时就住在这儿呢,过去这里可是生意红红火火非常热闹的地方。”
“感谢社区里有这样一个陈列室,让我们这些老人可以回忆往事。”符阿婆说,海口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河水清了,天更蓝了,每天她都会拉上老姐妹去家附近的三角池东西湖跳舞,日子过得很闲适。
古庙精美的雕梁画栋被完好保存下来。见习记者张洋 摄
老街修缮注重传承
梨园、戏台、洋行、画廊、影楼、咖啡馆……行走在中山路骑楼老街,让人有种时空交错感。当前,海口在推进骑楼老街区改造过程中,充分挖掘老街区潜在的资源和优势,让百年老街在延续历史文脉的过程中,焕发出现代感。
据悉,海口骑楼建筑群始建于19世纪中叶,随着海运和商贸的蓬勃发展,在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规模达到鼎盛,逐步形成了欧亚混杂、兼具南洋文化特征的风貌。然而时过境迁,当年繁华的骑楼老街面临建筑结构老化、市政设施差、居住密度高、业态低端等问题。近年来,海口启动骑楼老街区整治工程,让百年骑楼焕发新颜。
海口骑楼老街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在老街的修缮中,坚持了“抢救第一、保护为主、加强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则,如在墙面修复中,“复活”了彩色石灰水工艺,对窗户的修缮也力求做到尊重历史,原原本本地传承。
古庙改成综合陈列室,房梁上依然清晰可见其修建日期“宣统元年”。见习记者张洋 摄
老照片留住儿时记忆
“酿酒的女人、卖瓜的老汉、绞脸的新娘……”徜徉于滨海新村社区内,墙壁上生动的图画惟妙惟肖,重现了街道上世纪80年代繁华的市井生活。据悉,为了完成这些手绘画,社区创作人员查找相关资料,翻阅老旧照片,力求全方位再现上世纪滨海新村的市井文化。
“看看这幅画,就是我记忆中儿时小卖铺的样子。”居民蔡老伯看着墙上的画不禁感慨,每次路过这里,都有一种熟悉感,“时过境迁,没想到还能以这种方式留住我们老一辈人的乡愁,真好。”
“城市更新,不只是添点休闲设备、植点树、修点路这么简单,它具有更高的立意。”滨海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表示,滨海新村社区在改造过程中,在最大限度保留社区原有小街小巷的基础上,既对硬件设施和人文氛围进行了双巩固、双提升,又保存城市记忆。
明朝年间曾是屯马场的居仁坊,如今用浮雕纪念这一段历史。见习记者张洋 摄
修旧如旧保护古迹
近年来,海口突出以人为本、和谐宜居的理念,不搞大拆大建,以“修旧如旧”为原则,延续历史文脉,越来越多像骑楼老街一样的历史文化建筑、老街区在经过“微改造”后重焕光彩。
走在中山街道综合陈列室内,如果视线始终平行,在墙上装裱的照片上停留,这样的陈列室与其他并无二致。可若是顺着室内的立柱抬头望去,会发现陈列室是由庙宇改建而来,雕梁画栋,双龙腾飞,梁柱上写有“宣统元年岁次己酉复月朔旦官绅商民鼎建”,原来,该庙宇已有百年历史。
据介绍,中山街道综合陈列室坐落之地为太阳太阴庙,落成于清宣统元年(1909),奉祀太阳、太阴星君等神祗,集当时海口官绅商民之力而修建。民国时期,太阳庙成为海府地区宣传革命的进步活动场所之一。1926年初中共琼崖党组织在庙内开办中山女子学校,民主革命家张难先曾在此讲学,宣传国民革命。当时庙宇内陈列大批进步书籍、报刊,供市民阅读,对在海府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起积极作用。
居仁坊保存着有数百年历史的马房井。见习记者张洋 摄
“城市更新过程中,更要注重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 中山街道党政办工作人员郑翠翠介绍,该街道通过加强宣传与保护,防止随意拆除,切实保护片区内历史文化遗存。“我们希望能为海口这座城市保留历史文化记忆,增强海口的历史文化底蕴。”
行走在百年老街居仁坊,家家户户门前随处可见品种多样、色彩丰富的植物。居民主动认养,谁家门口的植物由谁负责浇水养护。在居民们的自觉维护下,居仁坊始终保持着宜居宜游的环境,走在这里,还能寻到一百年前铺设的青石条椅,让人不禁想象到百年前居民坐在上面乘凉的场景。
“这里有古迹也有新貌,我们生活在这里很幸福。”居民陈大姐笑着说,作为居民,会保护好这里的历史文化风貌,同时希望海口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更多地保留城市传统文化和城市特色,为后代留下宝贵的财产。
相关链接:
品乡韵闻乡音拾乡愁 海口市龙华拾(石)趣家乡课堂开课
美丽蝶变容颜改 一抹乡愁思椰城
海口:悠悠古桥留遗迹 湿地精灵忆乡愁
海口潭丰洋:浓浓的绿意 满满的乡愁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