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首页 |  国际旅游岛 |  房产 |  汽车 |  健康 |  时尚 |  教育 |  琼台人文 |  图片 |  彩票 
您当前的位置 :海口网首页 >琼台人文 > 最新推荐
从木船到钢制渔船 海南临高造船乐章奏响八百年
来源: 海南日报 作者:刘梦晓 时间:2018-09-03 09:40:09 星期一

  原标题:从木船到钢制渔船

  临高造船乐章奏响八百年

  工人们正在船坞上建造钢质渔船。

  与大浪搏击,获得海的馈赠,是一代又一代渔民的生存之道。

  作为我省著名的海洋渔业大县,临高的渔民多,渔船多,工匠造船的技艺也首屈一指。在海边,临高的造船工匠们“叮叮咚咚”地敲打,造船“乐章”响了数百年,一艘艘大小不同、功能各异的渔船,从这里走出去,驶向远洋深海。而一代代相传下来的造船技艺,也随着人们探索海洋的时间愈久而日益娴熟。

  匠人精神

  八百年造船技艺代代传

  “造船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个吃饭的本领,也是守住传统技艺的方式。”在临高县调楼镇黄龙湾畔的明路造船厂,今年55岁的厂长张明是“临高调楼广船制造传统手工技艺”第43代传承人,从事造船行业已有34年。张明介绍,临高调楼广船制造工艺与宋元明清时代广东“广船”系属同宗,临高手工制造广船自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起至今,已有886年历史,目前已被列入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张明是造船世家的匠人。早在1930年代,张明的爷爷张以侃在家乡学习了造船技艺后,不满足于造小船,便贩运黄牛到马来西亚,希望利用当地质好价廉的木材造大船。经数年打拼,张以侃攒够了钱,并买到上好的木料,不料,他的大船造到一半时,日本入侵马来西亚,他因留守在半拉子船上,被日本人残忍杀害。

  张明说,爷爷张以侃死时,父亲张绥之只有3岁。奶奶把父亲拉扯大后,父亲继承了爷爷遗志,跟叔叔们学习造船。1960年代后期,张绥之开始探索大船的建造,到了1970年代,他已经可以造出30吨的大船了。

  起初,张绥之希望张明不要再学习造船,而是读书外出工作。张明也这么做了。21岁那年,刚工作没多久,张明工作的厂子倒闭了,他还是决定返乡跟着父亲学习造船。

  虽然30多年的时光已逝,但如今回想起初学造船的光阴,张明还是忍不住感叹造船工序的繁琐和造船匠人炉火纯青的技艺:造一艘百吨位级的木船工序繁多,光是船壳都需要500道工序。选木、解木、立龙骨、搭骨架、建驾驶楼、打灰、安装机器、布置水密隔舱等基础步骤,初学者都要一点点掌握,不能有一丝马虎。

  造船工匠们赤脚,头戴遮阳草帽,忙碌在已成形的船体骨架间……这画面深深地印在张明脑海里,他清楚地记得,那时候的他身形瘦小,却日复一日穿梭在木船之间。烈日之下,皮肤被晒伤了一次又一次,直至最后完全适应了暴晒。工作的日子,耳边也都是机器摩擦木料的“呲呲”声。条件恶劣,张明却异常勤奋刻苦,24岁那年,他造出了自己的第一艘船。26岁那年,张明一次到广东购买木料,与同行交流时发现岛外的造船技术更先进,于是他在广东阳江一家船厂学习了一年半,弥补了祖传技艺的短板。

(编辑:王秋芳)


网友回帖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