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儋州中和镇桄榔庵遗址附近,井口呈圆形的东坡井。
儋州泉缘情深 东坡井润众生
绍圣四年(1097年)7月2日,苏东坡由琼州州城琼山到达昌化军贬谪住所(今儋州中和镇),这时的他已经62岁,在当时已算高龄。居住下来后,苏东坡很快发现“饮食百物艰难”,由于濒海,很多井水都是苦咸的,当地人多舀井水用于洗涤和种植,饮用的却是沟渠腐水,常因饮水不洁而患病。他便有意四处觅甘泉,同时到北门江取水沏茶煮饭。
苏东坡喜欢用流动的江水煮茶,并用猛火来煎,其所语“活水还须活火烹”堪称茶经。他还喜欢月夜独自提桶带瓢,到江边钓鱼石上汲取深江的清水。他曾在《汲江煎茶》一诗中写道:“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这种静享月色和寂寞的诗意取水法,自有乐趣,但每次往返要走很远的路,对于一个老人来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善于观察的苏东坡,还曾在所居桄榔庵附近的天庆观里,发现一孔甜美如乳的泉水。泉水充沛,不仅可供他和儿子苏过饮食、泡茶,还可酿酒。他也曾深夜“有落月之相随,无一人而我同”地去汲取,“锵琼佩之落谷,滟玉池之生肥”,汲水声如琼佩落入空谷,喝一口泉水,满嘴生肥;“吾三咽而遄返,惟守神之诃讥”,是说他喝三口而急返,敬畏守神因此降罪。苏东坡把夜深人静取水的美妙、感慨,都写进了他所作的《天庆观乳泉赋》中。该赋也被后世列为苏东坡一生所作众多名赋之一。
除了解决自身日常用水,苏东坡还特别关心民众的健康饮水。当符林、王霄、黎子云等文人秀才来到苏东坡自称像西汉司马相如一样穷得徒有四壁的家中时,苏东坡一边煮茶一边说,他在天庆观附近发现一股更好的甘泉,想挖一口深井众人共用。大家都表示帮忙。于是苏东坡率领诸生动手挖井,只花几天工夫,一个周围最大的井凿成,清洌的泉水涓涓涌出。
水井竣工那天,当地文人聚会祝贺,即兴赋诗,如同节日。因苏东坡在此凿得一石,状如龟,便把水井称为“龟泉”。后来,当地百姓为感激苏东坡挖此井,让世代饮上了清淡洁净的泉水,便把“龟泉”改名为“东坡井”,把此井所在的村子改名为“坡井村”。对该村该井历代也有不少文人用诗作称赞,如“里号东坡文化远,居邻至圣古风存”、“东坡井水泡清茶,座对檐前陶令花”、 “泉深泽惠眉山露,玉润清风叩闾门”,这些诗句实际也是对苏东坡的感恩与纪念。
今属儋州中和镇的坡井村历经风雨,一直存在,一代代的村妇村姑也一直在东坡井汲水。已成为地方保护文物的东坡井,泉水清甘,四时不竭。井口极度磨损和绳索深深切割的痕迹,就像历史隽刻润及苍生的生动经文。井旁有岁月印迹的石碑引人注目,上面刻有“桄榔庵西,是曰坡井,一井沛然,凿自公手”等语句。
(编辑: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