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澄迈县木雕艺术传承人廖忠法:
木雕世家 “刀刻”人生
廖忠法在雕刻根雕茶几。
7月4日傍晚,台风过境后的金江镇,吹着清凉的风。廖忠法与父亲廖光贵、弟弟廖忠武,把手上忙了几天的活计,从室内挪到工作室外的遮阳棚下,趁着凉意加紧完工。
廖忠法与弟弟正在合力雕琢一件木茶几,大致模型已经出现,一些细节等待雕琢打磨。廖忠法在雕刻一条鲤鱼,廖忠武则在雕刻一只乌龟,两人配合有度,互不干扰。在空地另一边,75岁的廖光贵低着头,一言不发,目光追逐着手上的雕刻刀,在高约20公分的妈祖像身上来回移动。他动作轻快灵巧,细小的雕刻刀来回挑动几次,头发的纹理就清晰可辨。
在澄迈县金江镇长安墟,廖家的木雕技艺超群已经是公认的。47岁的廖忠法是澄迈县级木雕传承人,以其名命名的工作室,挂着“澄迈县木雕文化艺术馆”牌匾。2018年,他创办了木雕体验馆和木雕创意加工基地。在传承与传播木雕上,廖忠法及其家人一直在努力。
木雕艺术作品《吉祥麒麟》。
木雕技艺四代传承
木雕,又称花瑰艺术,在海南流传已久,其历史能够追溯至宋代。彼时,佛、道、儒兴盛,海南各地兴建了众多道观、寺院,木雕艺术应运而生。廖家真正开始接触木雕,要从廖忠法的祖父廖仍宏说起。
廖仍宏原本是一名普通的泥匠兼木匠,常年在外奔波,靠帮人建房子,顺带做点木工活为生。那时,廖仍宏的木工技术单一,仅会在建筑房梁上雕刻一些简单的花草、龙凤等物。在走南闯北的过程中,廖仍宏意识到木像雕刻很受人们欢迎。于是,他向熟练的木像雕刻师虚心请教,也在空闲时间独自观察摸索。由于原本已具备木工功底,外加上学习摸索,廖仍宏很快就学会了这项技艺,并教给了自己的儿子。如此一来,花瑰艺术木雕技艺从廖仍宏传承到了廖光贵,再传到廖忠法手上。
在廖忠法儿时记忆中,父亲廖光贵经常不在家,总要到附近县市、村镇里,给村民们雕刻木像。“近处东山镇、澄迈各乡镇,远处琼海、万宁各市各乡村,都有父亲的足迹。”廖忠法说,父亲靠着双脚走遍了附近村庄,为村民们上门雕刻木像,也因此成为一方名人。
也许是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廖忠法自懂事起就对雕刻喜爱有加,五六岁就学着父亲的样子雕刻玩具人偶。到了8岁,父亲廖光贵正式向他传授了木雕技艺。除了上学时间,廖忠法都在跟着父亲学雕刻。“那时候,靠着双脚走遍澄迈县的各个乡村,短则两天,长则一个星期,甚至半个月”。回忆起那段风餐露宿的日子,廖忠法觉得,虽然苦了些,但让他一生回味。
跟着父亲学习的日子越多,廖忠法的技艺也越发成熟。从长安中学毕业后,15岁的廖忠法开始专职从事木雕工作,传承家族木雕技艺。
(编辑:王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