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读书看报。(记者 陈元才 摄)
海口网8月7日消息(记者 余加亮 宋亮亮)夏瑶村婴儿也能领“工资”的新鲜事,经过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夏瑶村,从海口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一时声名大噪享誉省内外。一个村民小组,何以有这样的经济实力,人人得以享有每月领工资的福利?村领导班子有哪些赚钱之道,保障了村里的可持续发展?村里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保障民生的关系,让老百姓的幸福指数逐步攀升?连日来,记者深入探访夏瑶村,为您揭开夏瑶村“全民领工资”背后的秘密。
这是一个很普通的小村,普通得甚至在地图上都难以找到,身在城市里她的名字却鲜为外人所知。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小村,却藏着太多的不普通———
一位“抠门”的村民小组长,为节省来回路费,竟然放弃赴京领奖的机会;
一个爱较真的班子,买几箱矿泉水报销,还要经过五位村干部层层把关;
一些会赚钱的干部,充分利用有限资源,每年能为村里增收五百多万元;
一村545名老百姓,每月可以按时领工资,连刚刚出生的婴儿都不例外……
这就是夏瑶村。这里有一座座小楼,一间间商铺,一辆辆轿车,最常见的,则是村民们的一张张笑脸。“生活在夏瑶村,日子越过越幸福。”今年60岁的村民瞿亚引开心地说。
在这里,“乐活”已成为一种状态……
打响民主牌赢信任
俗话说:“青藤靠着山崖长,羊群走路看头羊”。一个深得老百姓信任的领导班子,是实现全村发展的前提。
在夏瑶村,一个由13人组成的班子,从2002年以来已经连任四届,尤其是村民小组组长吴建平,每届都是高票当选。信任度从何而来?取决于决策的民主化和管理的透明度。实行有效的民主管理,才能把村里的力量拧成一股绳,集中精力办实事。
民主管理,先要管好“人”。
夏瑶村是海口市琼山区国兴街道办事处攀丹居委会下属的一个村民小组。沿着海府路塔光陶瓷城旁的一条水泥路走进,有一幢三层小楼,便是夏瑶村村民组的办公地点。8月3日上午8点半刚过,楼内各个办公室里都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不时可见前来办事的村民。从规范的办公室门牌,到村干部情况简介,再到管理规章公布,如果不是写着“夏瑶村”几个字,让人感觉像是到了哪家机关单位,很难和一个小村的办公场所联系起来。
“平常我们都是这样按时上下班。”夏瑶村村民组副组长周来标说。据他介绍,每周一到周五,村干部除非外派任务或外出需要,都要在办公室里坐班:上午8:00至11:30,下午2:40至6:00。遇到工作比较多或者有重要事情需要研究,加班加点也是常事。村民们遇到什么问题,或者有什么意见和建议,都可以来办公室找到村干部,非常方便。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为了增强“服务的针对性”,夏瑶村实行了“管理的精细化”。副组长蔡春花说,13名村干部都有明确的分工,分管范围包括出租铺面、收取租金、计划生育、水电、市场维修、会计出纳等工作。还下设“水电部”、“卫生部”、“保安部”等几个部门,并配备了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具体事务。
居民小组组长、经济社主任吴建平。(记者 陈元才 摄)
民主管理,重在管好“事”。
为了更充分地发扬民主,夏瑶村实行了“大事小事都开会”的制度。每周一上午村干部都要集中开例会,每人汇报自己分管的业务情况,讨论村里的事务。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大家一起剖析研究解决方案。对于管得不好的地方,会议则对责任人提出批评并督促整改。
“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会议的规格也不一样。”副组长周来标说,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如征地拆迁、合作经营等要以村民组的名义对外接触的,全部由村民大会集体决定。至于村里日常经营中的问题、商铺具体出租方案的制定等属于本村内务的事情,由村干部开会讨论,集体决策。
事情不分大小,一旦有村民来反映问题,村里随时组织开会研究,连村民借钱这样的“小事”都在开会研究之列。据村会计何秀燕介绍,一位姓王的村民家里有急事,跑来向村里借一万元钱。村干部马上开会讨论,派专人到家里核实情况,让他写欠条并在列出详细还款方案后,才发放了借款。
小事情也不是完全由村干部说了算,仍要接受村民监督。副组长蔡春花说,村干部开会后形成的初步结果,还要公布出来由村民公开讨论发表意见,修改完善后,才能做出最终的决定。
夏瑶村的每次会议,都有专门的村文书做会议记录,与会人员的意见和讨论结果都原原本本记下来,参会人员都要签字,并进行归档管理。
民主管理,难在管好“钱”。
能否管好钱,考验着一个班子的管理能力,也是能否赢得村民信任的关键。
8月3日,夏瑶村的村务公开栏中张贴了这么一张《财务公布表》。上面清楚地显示着铺面收入、土地租金、预收营业款等收入状况,职工工资、管理工资、土地使用税、营业税金等支出状况。35个项目中,全部都是“公事”,找不到一项村干部的“私事”。
村会计何秀燕说,村里每月所有的收入支出费用全部张榜公布,挂在办公楼的醒目位置。大家有什么疑问,可随时去找她,还可以去查账,每次她都会详细说明。
根据村里确定的工资分配方案,嫁过来的媳妇三个月后才能领工资。村民尹冬梅刚嫁过来两个月,何秀燕没记清楚时间,错发了她一个月的工资。发现疏忽后,下个月何秀燕便向她追回。尹冬梅一开始不太理解,何秀燕耐心解释并承认了工作疏忽,尹冬梅最终理解了。
坚持财务公开,敢于直面监督,既赢得了村民的信任,还换来了工作的改进。
按照工资分配方案,村民年满60岁时工资升一档。村民蔡才转在2008年5月就满了60岁,何秀燕没及时掌握这个信息。当年12月,蔡才转提出自己的工资没有升档,少领了7个月的钱。通过比对身份证、户口本确认后,何秀燕给她补发了钱。这件事过后,何秀燕总结了教训,之后发放工资时,把每月制表改成年初制定全年表格,公示每个村民的出生年月日、工资档次,这样就能事先掌握村民的年龄变动情况,发现问题提前解决。
今年刚落成的戏台。(记者 陈元才 摄)
念好生意经赚大钱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村里要持续发展,村民要过好日子,手里必须要有钱。
夏瑶村是个仅有545人的小村,占地面积不过100亩。然而就是这么个小村,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楼房,高档轿车随处可见,甚至还有宝马、皇冠等。
谁曾想到,10年前的夏瑶村还是一个背着债务包袱的“穷村”。副组长蔡春花说,2002年新班子上任时,夏瑶村财务上有三笔账:一笔存款53万元,一笔是欠税款52万元,一笔是欠村民的征地补偿款20万元。正负相抵,实际负债19万元。
一晃10年过去了,夏瑶村是如何摘掉了穷帽子?这么多钱是从哪来的呢?
困境谋变,绝地重生。
负债的数字没有吓倒新领导班子。夏瑶村民小组组长吴建平是个“生意通”,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他从1982年开始经商,先后涉足建筑、石料开采、房地产管理等多个行业,在赚了钱的同时,积累下很多宝贵的经商经验。他认为,夏瑶村走出困境的关键,在于如何利用村里有限的资源,通过开辟经营之道广拓财源,赚到真金白银。
一次次村班子会议和村民大会接连召开,村里开始厘清思路,研究对策。
先要解决52万元的欠税问题。“这是欠国家的钱,不能老拖着。”吴建平找到税务部门,说明了情况,制定每月还款5万元的计划,得到了税务部门的认可。虽然当时村里经济很紧张,还是挤出5万元,先还了第一个月税款。
村民小组领导班子决定实行“见缝插针”式管理,向现有资源要效益。村里通过走好“三步棋”,念活“生意经”。
第一步,土地中淘金。
夏瑶村位于国兴大道的两侧,可谓寸土寸金。“每一寸土地都是资源,管理好了土地,可以解决一切问题。”吴建平说。这一思路在村民班子会议上达成共识,随后得到了村民大会的批准。
一系列整治利用土地的举措在村里全面开展:清理村民违法占用的22宗土地,将这些共计4亩的土地收归集体,由集体统一出租;开发村里的15亩闲置荒地,新建一家大理石加工厂和一个建材大仓库,变废为宝;提高海口经济学院的土地租金,由每亩1000元提高到每亩2500元。
村民“乐活”生活。(记者 陈元才 摄)
第二步,商铺抵租金。
收回一家长期拖欠租金的药材商铺。该药材商铺位于国兴大道北侧,有32个铺面,拖欠村里租金9万元,已经无力偿还。新班子和经营方协调,达成以铺面抵租金协议,将铺面交给夏瑶村经营。
第三步,做强村企业。
位于夏瑶村的塔光陶瓷城,可谓夏瑶村的经济支柱。它建于1994年,商铺面积15000平方米,租金为每月每平方米22元。新班子瞄准了陶瓷城的巨大商机,2004年,村里征得村民同意,从国兴立交桥的征地补偿款中,拿出大部分扩建陶瓷城,增加5000平方米,并对原有市场进行改造,将租金提高至每平米30元。单这一项,塔光陶瓷城的租金收入从每年230万元增加到560万元。
一系列大刀阔斧的动作,使得夏瑶村不但逐渐摆脱了困境,而且钱袋子越来越鼓。副组长蔡春花说:“从2003年,村里开始有了结余。2011年全年收入达580万元,年终结余100多万元。”
赚钱了,并不等于富了。如果不会花钱,不懂节约,再多的钱也经不起花,也不够花。
为了省下每一分钱,为全村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新班子成立时,制定了一条严格的财务报销制度。每一笔报销都需要五个人签字:村组长、两名副组长、村会计、经办人。少一个人签字都不行,哪怕再小的数额。
夏瑶村现任领导班子已经连任四届,包括村组长、副组长在内,至今没有向村里报销过一分钱的餐费、油费和电话费。
2008年退休的村会计文国材说,他每次跟组长吴建平出去办村里的事,都是吴建平开自己的车,有时要跑很远的路。他多次对吴建平说,可以报销油票,这也是符合规定的。但是吴建平从来没有没有报销过一张油票。有时需要为村里的事请人吃饭,也是吴建平自己掏钱,从来没有报销过餐费。
在文国材的记忆里,有一件事始终让他难忘。2006年,已荣膺“海南最具影响力的专业市场”的塔光陶瓷城,被主管部门推荐去北京参加全国同行业内的评优活动,吴建平和他被邀请前往。因为担心花掉上万元路费,吴建平硬是没去。因为吴建平不去,他自然也没去成。“这件事已经成为我终身的遗憾。”文国材说,但是一想,两个人可以省下一大笔钱,还是有些欣慰。
开源节流,以钱生钱,夏瑶村形成了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老人活动中心里村里老人在下象棋。(记者 陈元才 摄)
人人尝甜头得民心
民主化管理,想办法赚钱,最终都是为了造福百姓。夏瑶村深深懂得这个道理,而且一直在努力践行着。
“全民领工资”,是夏瑶村惠及民生最大的亮点。在村里,无论是男女老幼甚至刚出生的婴儿,每月都能按时领取工资。
今年6月份出生的周登旭,刚出生就领到了500元工资。8月5日,说起刚接到这笔钱时的情景,他的父亲周一浪连用了两个“想不到”来形容自己当时的意外和喜悦。“孩子真是带着奶粉钱出生的。”周一浪说,他是一名厨具安装工,妻子要照顾小孩,目前没有工作,村里发的工资,确实帮他分担了不少经济压力。
“我每个月能领600块工资。”72岁的村民王善昌说,他家祖孙三代6口人,每月能领工资3200元,这些钱足够家里的日常生活开销。
“领工资,只是一个大家习惯的说法,实质上是一种福利制度,是全村人共享发展的成果。”组长吴建平说。
据副组长周来标介绍,2002年新班子上任时,村民的福利标准分为三档: 60岁以上老人为一档,每人每月280元;16岁到59岁为二档,每人每月250元;15岁以下为三档,每人每月230元。新班子感觉到,只有把村民的福利水平提上去,才能够获得大家的拥护。随着经济状况的好转,到现在村民的工资已经涨了7次,三个档次标准分别提高到600元、550元、500元,翻了一番多。不但如此,每年春节、中秋节、三八节、军坡节,每位村民还会领到300元到600元不等的过节补贴。
“知识改变命运”。夏瑶村特别重视教育,还推出助学奖优制度。小学生上学不方便,2003年村里拨出7万元购置了一辆新校车,还聘请了专门司机,每天4趟往返接送;为鼓励村里的孩子考大学,拨出专门资金设立奖学金。考上本科每人奖励2000元,考上北大、清华等名牌大学的每人奖励1万元,每年都有10多名学生获得奖励。
今年21岁的何健是村里的大学生,目前就读于天津工业大学工商管理专业。2009年刚考上大学时,村里就发给了他2000元奖金,进入大学后,他每个月还能领550元工资。“我周围的同学都没有这样的待遇,每月村里能发这么多钱。”何健充满自豪地说,村里给他发的工资,成了他读书期间很大一部分费用开支,他的父母因此减轻了一些负担。他打算明年毕业后回到家乡工作。
村里的陶瓷市场已成规模。(记者 陈元才 摄)
“安居才能乐业”。为了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夏瑶村下了大力气:2004年起,村里投资30万元,修了一条长1000米的村内公路,车辆可以直接开到每一家门口;成立了11人的保洁队,负责搞好全村的环境卫生;为了维护村里的治安,保安部组织了10人的巡逻队,和辖区民警一起彻夜巡逻。
尊老敬老,是夏瑶村坚持的传统美德。逢年过节,村干部都会组织上门慰问村里的老人,给他们送去一份温暖。为了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今年6月份,村里专门投资新建了活动场所“老人之家”落成并投入使用。平时老人们可以在里面下棋、聊天、看戏,村里还定期组织一些聚会和文体活动。
尝到甜头的不光有夏瑶村的村民,还包括在村里做生意的外来商户。位于塔光陶瓷城的格莱斯陶瓷店店长郭义雄说,他从2003年就来到夏瑶村做生意,不但经营状况可观,而且9年来和村里的关系也很融洽。“有时因为资金周转慢一些,没法按期把租金交给村里,说明情况后,村里会考虑我们的难处宽限一些时间。”他说,夏瑶村还帮他们衔接和主管部门的关系,为他们的日常经营提供环卫、安保等方面的服务。
一件件惠民实事,如春风化雨一般,滋润着每位老百姓的心田。
“明年村班子又要换届了,我还要投吴建平的票。”村民王善昌说,“谁干得好,我们就信任他,就支持他。”
展望夏瑶村的未来,今年57岁的组长吴建平依然是踌躇满志。他认为,结合政府的旧城改造工作,继续做大做强村属企业仍然是全村发展的主要“抓手”。据他介绍,根据相关规划,目前塔光陶瓷城所在地点,经过改造后,将建成一座现代化的大型商城———国丰城,经营面积还要增加5000平方米,品位和档次都会有较大的提升,同时还可以为村民增加很多就业岗位。村里还计划对商城实行控股管理的模式,实现更加规范化运营。
“村里的收入会成倍增加,村民的福利也会成倍涨,每人每月工资突破1000元应该没有问题。”吴建平说。
夏瑶村的领导班子还多次研究制定未来的发展蓝图。吴建平说,等村里有了更多的钱,还会引入更多的发展项目。
夏瑶村的村民都在憧憬着,他们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百姓好才是真的好———“夏瑶现象”的样本意义
有事一起议,有钱一起赚,甜头一起尝。村民其乐融融,全村俨然一家,形成了独特的“夏瑶现象”。
无论是每月领到工资的欣喜,还是乘坐校车去上学的便利,抑或收到节日慰问品的温暖,都透析着村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在夏瑶村真好。”这种好,不是夏瑶村自封的,而是老百姓从心底说出来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为何老百姓如此叫好?说白了,是因为夏瑶村很好地解决了发展“为了谁”这个根本问题。
发展应该为了谁?胡锦涛同志曾经说过,“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夏瑶村的领导班子就是这么想的:村干部是老百姓选出来的,当干部就要为老百姓谋福利,老百姓富了才是村里真正富了。有了这样的思想指导,夏瑶村的领导班子也是这么做的,他们在自己探索的发展之路上,做足做透了“惠民”文章:民主管理为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广进财源为改善民生提供了殷实的物质基础,利益分配则将发展成果直接变为百姓的现实福祉。
发展成果转化为惠民福祉,关键是如何进行利益分配。利益分配问题很敏感,老百姓最关心,“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处理好了,老百姓满意了,就能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凝聚力,加快改革发展步伐;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发展成果和民生改善相脱节的现象,不但挫伤大家的积极性,降低老百姓的信任感,而且极易引起矛盾和纠纷,这种例子在一些地方的基层组织中并不鲜见。夏瑶村的干部意识到了利益分配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实行了“全民领工资”的福利制度,大大提高了村民的幸福指数,赢得了广泛的好评。
目前海南正处于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关键时期。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省六次党代会和市十二次党代会的精神,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共同富裕上迈出更大的步伐,努力建设百姓的幸福家园。
百姓好,才是真的好。只要心里时时装着民生,事事为了百姓,就能得到百姓的理解、信任、拥护和支持,我们的各项事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夏瑶村的班子已经连任四届,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这也是“夏瑶现象”所带给我们的样本意义。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