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精准扶贫 合力攻坚 云南确保“直过民族”不掉队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16-05-03 15:32

“双语”教师李伙保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适龄儿童的学前教育和全村的扫盲课程。(人民网 李发兴 摄)

“‘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事关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事关全国56个民族全面脱贫全面小康大局。”4月19日,在实地考察了景洪市“直过民族”旅游扶贫、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后,云南省在西双版纳召开“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推进会议,承诺“全面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掉队,一个都不能少。”(注:“直过民族”特指新中国成立后,直接由原始社会跨越几种社会形态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

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之一,在云南的25个少数民族中,有独龙、德昂、基诺、怒、布朗、景颇、傈僳、拉祜、佤等9个“直过民族”。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社会发展程度等原因,相对其他贫困地区,“直过区”贫困面更大、贫困程度更深、基础设施更落后,劳动者素质低。目前,在“直过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还有18.73万户、66.75万人,成为云南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和攻坚拔寨的“拦路虎”。

“‘直过民族’脱贫是云南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云南省委常委会强调,要采取超常规举措,坚决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

为此,云南省提出,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十三五”期间将实施提升能力素质、组织劳务输出、安居工程、培育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六大工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户到人,确保“直过民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掉队”。

在勐梭镇秧洛村博航八组,老百姓投工投劳建设家园,一座座具有佤族特色的民居拔地而起。(人民网 李发兴 摄)

房子——

“有了‘安心房’,才能安心发展。”

“村村寨寨,哎,打起鼓敲起锣,阿佤唱新歌……”在今年全国两会云南代表团开放日上,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现场唱起了脍炙人口的歌曲《阿佤人民唱新歌》,向在场的媒体记者介绍云南扶贫工作的最新进展,获得点赞。

《阿佤人民唱新歌》的发源地——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及临近的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是全国重点扶持的特困县和边境“国门”县,处在地震带上。

四月的西盟佤山,生机盎然。

在勐梭镇秧洛村博航八组,一栋栋富有佤族特色的新楼房拔地而起,与绿水青山、蓝天白云相互映衬,一个崭新的佤族村寨已见雏形。尽管村寨内的配套设施还在继续建设中,但43户村民早已按捺不住,从春节开始就陆续搬进了新家。

博航八组是一个典型的“直过区”贫困村寨,以前90%以上的人住在杈杈房和石棉瓦房内。“晴天灰尘噗噗,雨天泥泞漫道。”村民说。

31岁的岩孔是村里的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他说,“如果没有政府的帮助,还不知道啥时候才能走出这‘穷窝窝’呢!”

一栋楼房的造价是14万,这对贫困老百姓来说无疑是一笔天文数字。建房子的钱从哪里来?

勐梭镇党委副书记彭丽娟介绍,在异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政府为博航八组整合了包括易地搬迁、农村安居房建设及危房改造补助在内的补助款项共350余万元,平均每户可获得8万元。其余的可以向银行申请最高5万元的贷款,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享受1年的贴息,2年的降息,其他农户享受3年降息。

“有了安心的房子,才能安心地发展,虽然还贷还是有一定压力,但这个新房对我们来说才是真正的家。”岩孔说。

彭丽娟介绍,安居工程虽是政府统规统建,但老百姓也可以参与其中,一来可以提高建设家园的热情,二来通过投工、投劳可以折抵部分资金。

目前,西盟、孟连两县边境民族特困地区农村安居工程建设已有近1.4万户主体工程竣工,占总户数的55.4%。

2015年7月30日,西盟、孟连在全省率先吹响了农村安居工程建设的号角,全省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也已全面铺开。云南将在今后3年累计投入600亿元,实施30万户100万人、建设3000个以上新村的易地搬迁,逐步消除贫困村无房户、危房户,确保贫困户都能住上人畜分离、体现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安全适用的新房。

基诺族妇女在炒茶。基诺族是直接从原始社会跨入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也是我国最后确定的民族。近年来,通过实施综合扶贫开发,基诺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山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茶叶、橡胶等作物是当地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800元增加到2014年的9308元。(人民网李发兴 摄)

寨子——

“整村推进”补短板

像博航八组这样的“直过区”贫困村寨,目前在云南还有600个。在多年的扶贫工作中,也有部分“直过民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中,走在了前列。

距离西双版纳州景洪市50余公里的基诺山,是我国最后确认的民族——基诺族聚居区,全族人口仅2万多人。

基诺山基诺族乡党委书记曾云说,经过最近十多年的扶贫综合开发,依托当地的古树茶和旅游资源,基诺族群众的思想认识、民族教育、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条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沿着水泥路进入基诺山,成片的茶园和橡胶林映入眼帘。

在新司土村委会巴飘村民小组,村内干净整洁,村民热情好客。家家户户的围墙都绘有惠农政策的宣传画,传统风格的两层楼房错落有致。每户分别建有独立的洗澡室,厨卫入户,人畜分离,多数家庭都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和城里人的生活基本一样了。”

“文化活动中心、污水处理系统、垃圾池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曾云介绍,目前全乡46个村民小组,均已实现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网络,7年前,卫生网点就全面覆盖基诺村寨。

在海拔1160米的西盟玉体村民小组,87户村民在扶贫政策的帮扶下,通过种植橡胶、甘蔗也逐渐过上了好日子。

“以往用盐巴辣椒拌饭吃,到六七月份就开始饿肚子。”小组长岩孔对曾经的苦日子记忆犹新。

要致富,先修路。岩孔回想以前,也正是1996年全乡投工投劳修建的7公里进村道路,打开了当地致富大门。而现在,全村人盼望的是把这条路铺成水泥路,“只有路好走了,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4月19日,挖掘机的轰鸣声打破了勐海县布朗山乡曼班三队往日的宁静,一条长约8.7公里的入村水泥路正在建设中,猪牛圈、高水位人畜饮水、垃圾池等基础设施正逐步推进。

曼班三队,一眼望去,绵延大山,沟深谷险。村寨里的17户全是拉祜族,在这里驻村的扶贫工作队员罗志华说,“只有路通了,老百姓才能走出大山,农产品也才卖得出去。”

为解决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云南省在“十二五”期间已累计投入省级以上财政专项资金244.3亿元,重点实施了238个整乡推进和2800个行政村整村推进。今年还将继续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100%行政村通宽带互联网也将在2016年内完成。

身着民族服装的群众在玫瑰园采摘玫瑰。云南省师宗县竹基镇界桥村委会已发展玫瑰种植300余亩,并成立玫瑰花种植专业合作社,每年可吸收周边村民1000余人次劳动力到玫瑰园打工。(付余红摄)

路子——

产业发展“扶上马,送一程”

“有了安居房,还要有可持续的产业,才能保证老百姓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普洱市扶贫办项目科科长刘文说,随着安居工程的推进,几乎每户村民都成了贷款户。“还贷的钱从哪里来?”这是村民和扶贫干部考虑得最多的问题。

佤族小伙岩孔14岁就开始在外务工,是博航八组见识比较多的一个,在这次的精准扶贫帮扶中,岩孔列出了“一篮子”脱贫计划。

“先靠甘蔗、猪、牛、羊的收入把贷款还清,然后再贷10万元用于规模化养牛。”岩孔说,现在试养了30头牛,等技术成熟以后,就可以进行规模化养殖。

“3万元贷款,以我现在的收入肯定能提前还清。”对未来,岩孔信心满满。

脱贫攻坚离不开产业扶贫的支撑,而产业发展更需要“量体裁衣”。

“博航八组距西盟县城13公里左右,除了种蔬菜和畜牧养殖外,依托特色村寨也非常适合开办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和跨境旅游。”彭丽娟介绍,针对村民提出办农家乐的想法,镇里组织了20多人到西双版纳和普洱市考察学习。

而相邻的博航十组已培育了一批特色农家乐,正在尝试利用“乡村淘宝”项目,以电子商务的形式把农特产品销往各地。2014年,博航十组实现旅游收入26万元,人均增收1625元,户均增收6190元。

勐海县扶贫办主任王德说,产业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带动。在极其落后的曼班三队,第一步是成立村民生产合作社,采取统一组织、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方式,由驻村干部组织全村蔬菜、水稻、玉米、茶叶等种植和小耳朵猪、土鸡等养殖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引导和带动村民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提高生产效率,第一年实现脱贫摘帽;第二步是2017—2020年,加强合作社管理,引进实力企业,盘活土地资源,建立网络销售平台。

产业发展受市场因素影响大是不争的事实。多年来,各地通过制定发展生产计划,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传统手工业等的工作也一直在开展。政府引导这只有形的“手”和市场因素无形的“手”也博弈多年,如何能让产业发展惠及贫困地区尤其是“直过民族”地区群众,同时又能避开市场风险,这对各级党委政府和群众来说仍是一个考验。

 

基诺族妇女在茶园采摘茶叶。基诺族是直接从原始社会跨入到社会主义社会的“直过民族”,也是我国最后确定的民族。近年来,通过实施综合扶贫开发,基诺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山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茶叶、橡胶等作物是当地群众增收的主要来源,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年的800元增加到2014年的9308元。(人民网李发兴 摄)

脑子——

“‘摇钱树’也得有人去摇”

“摇钱树也需要人去摇。”西双版纳州扶贫办副主任岩三书介绍,率先脱贫的村寨除了拥有茶叶、橡胶这样的“摇钱树”,更重要的还是老百姓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乐于接受外界先进的事物。

我们在勐海县曼班三队发现,年轻人都在家里围着火塘打盹、看电视。有些小孩光着身子在寨子里玩泥巴,还有的趴在牛身上玩虱子。

21岁的扎多,从小就在家帮着干农活,却不知道家里到底有几亩茶园。

“想不想出去打工?”

扎多摸了摸头,笑呵呵地说:“还没想好。”

在基诺族山寨,老人也用上了手机。(人民网 李发兴 摄)

勐海县扶贫办主任王德介绍,曼班三队58人大多数没有出过村寨,只有2人到过勐海县城,思想保守、观念陈旧,不会计划生产生活。目前,全寨子也只有三分之一的人会用汉语简单交流,学历最高的是正在上五年级的学生。

2015年12月25日,政府选派的由养殖和种植方面的工作人员和双语教师组成的脱贫攻坚驻村工作组进驻曼班三队。双语教师李伙保的主要任务就是利用双语教学的方式,负责3名适龄儿童的学前教育和全村每周2期的扫盲课程。

“4名工作队员现在每天带领村民从穿衣收家到劳作等各方面,就像教小孩一样手把手地教,猪怎么养,农活怎么干。”罗志华说,目前亟需的是要慢慢地改变他们原有的生活习惯,逐步激发他们渴望发展、渴望致富的愿望,利用短期目标实现自我“造血”能力,从而带动中长期项目的发展。

欣慰的是,经过四个多月的帮扶,罗志华已找到能起到致富带头作用的“苗子”,老百姓的生活习惯也开始慢慢地转变。

“只要老百姓有了发展意愿和动力,脱贫攻坚的压力再大也有信心来完成!”罗志华说。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独龙江乡是独龙族的唯一聚居区,2010年,云南启动实施独龙江乡整乡推进整族帮扶工程,五年共落实建设资金13亿多元,曾经“与世隔绝”的独龙族实现了从“放炮”传信到4G网络时代的历史性跨越。

针对独龙江乡丰富的木材资源,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2015年5月组织了一批学员到“全国木雕艺术之乡”大理剑川县学习木雕技能。通过提升人力资源素质,变外部“输血”为内部“造血”,探索帮扶边远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子。

云南永仁县莲池乡的彝族妇女在合作社绣制彝族服饰。永仁彝族刺绣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莲池乡,每年可生产20多万件绣品,远销美国、韩国、北京、上海等地,年销售额逾千万元,彝绣合作社会员人均年收入近3万元,彝绣已成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人民网李发兴 摄)

法子——

精准扶贫 合力攻坚

“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战在云南已经全面打响,那么,在这场战役中,还有哪些难点?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中,云南将如何发力?

“‘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扶贫攻坚面临四大难点。”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罗明军说,找到致贫根本是第一大难点;找到扶贫路径是第二大难点;资源的精准投入是第三大难点;真正树立发展的主体是第四大难点。

对此,云南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王仕平介绍,在精准对象、找准致贫原因方面,云南通过深入细致的摸底调查,确定了脱贫攻坚重点瞄准建档立卡的18.73万户66.75万人。

“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脱贫主要有五方面困难,即语言难、住房难、行路难、增收难、保障难。”王仕平说,针对“五难”问题,云南省编制实施了《云南省全面打赢“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战行动计划》,并围绕生存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的“五力”培养,加强教育和素质能力提升。围绕强化“基本生活保障、基本住房保障、基本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和“改善条件、提高能力、创造机会”等目标要求,优选到村到户项目。

同时,争取国家进一步加大对云南省“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脱贫攻坚的支持力度,以超常规的政策和措施,为全面打赢云南省脱贫攻坚战提供保障。加快推进中烟公司、三峡集团、华能集团等社会帮扶力度,创新思路、方法、措施和经验,提高合力攻坚的质量和效果。

在曼班三队,扎雨和妻子在家看电视。人民网 李发兴 摄

云南省委办公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云南将紧紧瞄准“直过民族”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深入分析致贫原因,科学确定帮扶项目,切实做到扶贫对象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帮扶措施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在找准致贫原因的基础上,云南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族因乡施策,因户因人施法,科学统筹、兼顾全局,注重可持续发展,并用足用好发展生产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保护脱贫、发展教育脱贫、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脱贫、资产收益脱贫、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托底脱贫等现行政策,为“直过民族”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

同时,坚持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和发展内生动力,立足自身实现脱贫致富。

上述负责人表示,2019年,云南将实现“直过民族”聚居区建档立卡18.73万户,66.75万贫困人口脱贫。其中2016年脱贫17.59万人,2017年脱贫26.78万人,2018年脱贫14.61万人,2019年脱贫7.77万人。

到2020年,稳定实现“直过民族”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直过民族”聚居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相关链接:

“领头雁”带动青年创业 海口秀英区推进“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需要“新知青”
【网络媒体走转改】涞水县精准扶贫甩掉“穷帽子”
海南教育精准扶贫计划:到2018年贫困生获全面资助

 

 

 

相关链接:
海南教育精准扶贫计划:到2018年贫困生获全面资助
精准扶贫需要“新知青”
【网络媒体走转改】涞水县精准扶贫甩掉“穷帽子”
“领头雁”带动青年创业 海口秀英区推进“精准扶贫”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作者:] [编辑:王善栋]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