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讯(记者刘超)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近日发布,这也是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14年聚焦“三农”问题。
2017年02月14日,工人在韭黄地里除草。(陈仕川摄/光明图片)
进入新世纪以来,尽管我国农产品产量连年递增,部分农产品库存高企,但仍改变不了每年从国外大量进口农产品现状,保护农民利益与种植积极性自然也无从谈起。产品竞争力堪忧,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成为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强调的内容,其中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议布局产业集群,将整合产业链条与提高创新能力提上日程。
“载体”建设促进产业融合
作为农业的提质增效具体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产业集群不仅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重要组织形式,也是促进三产深度融合的途径之一,其中,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建设农业产业园区实际上是整合农业产业链条的过程,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也对“三区、三园和一体”等平台和载体建设重点关注。通过“三区、三园和一体”的建设,可以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促进三产的深度融合,把农村各种资金、科技、人才、项目等要素聚集在一起,加快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号文件中也提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强调的就是突破‘城市搞工业、农村搞农业’的旧格局,引导城市非农产业和资本进入农村地区,使农民和农村地区能够分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巨大收益。” 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中心讲师伍骏骞表示
在望都县恒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培养室,河北农业大学的学生在观测培育的莲藕。(陈卫红摄/光明图片)
尽管产业园区建设为产业融合提供了载体,但其建设周期长、成效慢的特点也使不少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资金流有些“捉襟见肘”,为企业建立有效的资金“输血”渠道是当前各相关部门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光明网记者在农业部网站上看到,2016年9月农业部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签订了《支持农业现代化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截至2016年12月底,已先期落实各类农业融资项目247亿元,其中已完成贷款投放135.5亿元。承贷主体以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单个企业平均贷款规模约1亿元。显然“输血”已然在进行中,如何“造血”则是企业下一步需要考虑的问题。
产业融合、平台建设、资本支持甚至尚未被重点提及的产销渠道建设,现代农业的发展的轨迹已不是传统农业的中提升产量、改良品种所能囊括的,农业转型势在必行。
创新延长农产品价值链
转型之路怎么走?
一直以来,我国农业发展呈现小规模经营以及分散化等特点,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人口在不断向城市人口转化,传统的小规模经营模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农业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推广现代农业技术、装备的阻碍。
显然,传统农业已经很难一成不变的发展下去。创联智库(北京)农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孙北国认为,农业现代化已经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四个现代化的同步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摒弃陈旧的农业理论。借鉴工业化的创新发展理念,在技术以及经营管理模式创新的前提下,实施规模化经营或是一种新思路
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强化科技创新驱动”被作为一个大类重点提及,农业科技的研发、转化、推广以及农业产业园区的建设等被视为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力的重要举措,农业科技创新成为农业供给侧改革中不得不跨越的“坎”。
“普通农产品的价值是不高的,但加工后就不同了,现在我们主要做以蛋粉、蛋液为原料的中高端产品”。吉林某蛋品加工厂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他们成立自己的研究机构后,产品的种类愈发多了,产品销量也逐渐向好,“现在你们在高铁上的见到蛋花汤还有泡面里黄色的颗粒,都是我们的产品”。
除了产品创新,农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也随着产业融合在不断进步。
光明网记者在吉林采访时发现,不少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已经形成了“产业+链条”的运作模式,完成了单纯加工向原料加工产销一条龙的转变。“中国农业有两大特点,一个过剩,一个不足,什么过剩?普通农产品过剩,什么不足呢?安全食品不足,把过剩的压下来,不足的提上来,作为我们企业就要坚持品质,靠创新来赢得市场。”杨涛告诉记者。
织金县桂果镇现代化高效农业产业园一角。(赖莉摄/光明图片)
产业集群规模需“因地制宜”
值得注意的是,规模化固然是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但不同于工业发展,中国农业发展是否适应大规模农业生产模式还值得商榷,美国多年的大农场生产方式已经证明,集约化的农业生产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农业生态环境退化、生物多样性被破坏,进而影响到粮食安全。
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1.52亩,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5%,更远低于美国的人均水平,所以在美国推行多年的大农场模式并不一定适合中国的发展。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起步较晚,相较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无论是在农业科技还是经营管理方式上还存在一定差距,现代化的“步子”骤然迈得太大,很有可能造成上下层“脱节”。
因而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家庭农场认定办法,扶持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农业经营以及家庭农场的规模,这是农业供给侧改革提质增效的要求之一,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发展指导方针。
在我国,受地形等因素影响,南方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耕地分布相对较为分散,大规模农业发展受限,相对的,东北地区则拥有实践农业规模化发展的土地条件以及配套农产品加工产业,需要视情况不同因地制宜制定选择方向。
“制定更加具有全局视野的发展政策,尽量避免功利思想和短视行为,合理引导农业产业布局,避免产业结构同化、特点同化、职能同化,进而培育和建立起具有区域特色的集群品牌,打造农业产业集群。”伍骏骞表示。
相关链接:
【新常态·光明论】外媒:中国经济释放稳增长信号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