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家乡的中国人把中餐作为思乡之情最好的慰藉。意大利近十年中国商店、餐馆越来越多,但是厨师们做出来的中餐总觉得哪里不太对。以罗马一家餐馆为例:调味料只有盐和酱油,哪怕名叫“香辣某某”的菜也是只咸不辣,所有的菜要么勾芡要么油腻。一道香酥排骨给记者留下的伤害至今没法消除:一盘切成两厘米见方的排骨裹面炸过,配以青椒洋葱等百搭配菜,勾芡炒。炒出来不香也不酥倒不是问题,最大问题是没有一块排骨能吃:要么是全肥肉,要么是夹着软骨的肥肉,要么是一块骨头,或者干脆就是一团面球。更奇特的是,这家馆子生意还不错,或许他们觉得这家店里的酱油酸辣汤、腥味宫保鸡丁、夹生米粉汤和拔不出草莓的拔丝草莓等等就是他们想象中中餐的味道。
阿富汗中餐馆的师傅手艺都还不错。但在阿富汗吃中餐价格不菲,所以很多时候要自己解决。一些中国机构的当地雇员很有心,在日常里自己钻研中餐做法,日积月累竟然领悟到了一丝中餐材料和做法混搭的精髓。比如当吃到“老干妈胡萝卜炒豆皮”时大家非常震惊,因为这出自于一位阿富汗厨师之手。完全没有人曾经告诉她老干妈可以拿来炒菜,但她自行研究出了这道菜,不仅咸中带甜,而且为了让胡萝卜松软可口她还用油先过了一遍。这道菜虽然看上去暗黑,但其实口味并不暗黑,大家席间也是啧啧惊奇于这种熟能生巧的创意。
记者刚去日本的时候,曾经在单位附近的中餐馆大开眼界。旁边一桌客人,点了菜单上极力推荐的拉面+饺子+炒饭套餐。按中国人的想法,这三个都是主食,哪个配哪个吃啊。后来才知道,饺子在日本就是当成菜来吃的,而且日本没有水饺,都是烧饺(类似煎饺),炒饭当菜也不奇怪。想象一下,当一个日本朋友说请你吃中餐,结果一桌子端上来全是碳水化合物,这心理阴影面积可真不是盖的。
另外,日本人对中餐的勾芡也是欲罢不能,连番茄炒蛋、米粉都得勾芡。也许,勾芡不仅是一种单纯的烹调方法,而是海外代表中餐的文化符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