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中午,在海南龙塘粉第五代传承人王世伯的家里,王世伯正在使用传统的制作工艺来制作龙塘粉。(南海网记者陈丽娜摄)
十年梦圆——迎接党的十八大南海网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第十期) 海南粉在海南是家喻户晓的美味食品,是一种以大米为主要原料加工的特色美食,在海南已有上百年历史。龙塘粉是海南粉的支系,其多味浓香、柔润、爽润,历来受到广大食客赞赏。它已成为海南龙塘镇节日喜庆必备的象征吉祥长寿的食品,上百年来,它逐渐溶入当地百姓的生活之中,成为当地悠久文化的一部分,赢得龙塘人对它有着讲述不完的美丽故事。如今,百年龙塘粉老店正迈向申遗之路。
五代相传:喜宴上彰显龙塘粉美味
9月18日,南海网记者来到海口古镇龙塘镇,采访龙塘镇政府的王主任。
“海南龙塘粉就是始创于世伯百年粉店,王世伯就是龙塘粉第五代传承人。”王主任指着镇上一家老店说。
这家百年老店,铺面还是用火山岩砌成的老房子。早上8点,在不足40平米的房子里早已挤满了当地的食客。热气腾腾的一碗碗龙塘粉,美味香飘四溢,食客均称吃的很爽口。
“我们当地老人小孩都爱吃这家的龙塘粉,味道足,料多,每天必来吃一碗。”食客赵大爷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在店内悬挂着一幅这家百年粉店简介屏:“五代相传,街坊名扬。高祖国裕,清末潜创。曾组志茂,经营顺畅。祖父朝忠,三和业旺。父亲应槐,子继父行。改革开放,世伯妙传。”
王主任告诉我们,这家店已经是五代相传了,是百年老店了,在镇上也是最有名的粉店,可以说是:“特色美食,惹人称赞,旅游海南,荣登群榜。”
初见王世伯,他一个很敦实的中年汉子。世伯和妻子正张罗着要去当地仁三村委会道本村的一户村民家做喜宴。
中午11点,记者随同世伯来到了仁三村委会道本村的村民家里,世伯和妻子运来了两百八十余斤的新鲜龙糖粉,以及特质酱汁、炒芝麻粒、牛肉干、香油、炸花生米等十几种配料为中午的喜宴做准备。
“现在我们龙塘粉出名了,在上个世纪末,我们龙塘地区举办各种喜庆还是盛行使用炒作河粉为主宴席珍品,现在,龙塘粉,已经成为羊山地区(约二十万人)宴席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佳肴,现在我每个月都要接几场宴席。”世伯兴奋地说。
相关链接:
龙塘粉属于海南粉的一个支系,一碗味道鲜美的龙塘腌粉要加入十几种佐料。(南海网记者陈丽娜摄)
广州出名:龙塘粉受港澳客人追捧
说起这家百年老店近10年来的历史,世伯显露出忧伤。他说,龙塘粉相比其它粉要白嫩,它比海口粉丝粗一点,比抱罗粉细一些,属中粉,它具有粉质嫩爽,香味扑鼻,光泽明亮,可口。但是那么美味的龙塘粉其实只是在当地龙塘有名,时间久了,大家有时候却索性把龙塘粉叫做海南粉。
世伯作为龙塘粉第五代传承人,他想着要把龙塘粉发展起来。 2002年世伯开始海口、广州两地跑。世伯说,因为当时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加之龙塘粉在海南当地并不出名,世伯就想着将龙塘粉推出去,发扬光大。
2004年,一名广州老板恰好来到他的店里吃了他的粉,让他去广州酒店做师傅。世伯想着出去学点本领,另外可以更好推广龙塘粉。不久后,就带着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和老婆去了广州。将店暂时留给弟弟经营。
广州这一呆就是7年,世伯吸收了港、澳、粤的先进文化,其龙塘粉的味比原来的鲜美得多,久而久之,广州一带他做的龙塘粉在酒店里也越来越有名,因为技艺高超,味道独特,受到一致好评,还得到一些港澳食客的追捧。2007年8月25日的《广州日报》C5美食专版还专门介绍了海南人酒家的海南龙塘腌粉。世伯说,曾有老板开价十万元买断他的腌粉秘方,但他没卖。他说他想做品牌加盟连锁店。
始终心结:打造龙塘粉专利品牌
2010年世伯毅然放弃在广州风风火火的工作,选择回到海口,决定要打造自己的品牌。谈到当初选择回来,世伯说一是故土难离,二是不想再给别人打工。
回到家乡的两年时间里,世伯继续接手这家百年老店,逐渐的客人也越来越多,世伯发现当地居民不会再把龙塘粉叫成海南粉。
世伯说,十年前也并没有想着要把店做大做强,只是简单的他想着去外地推广海南粉,使生活能过得好点。十年后,观念转变了,有了自我保护的意识他,希望能够将龙塘粉技术传承下去,。
“目前我正准备先注册一个商标,已经请专业人士设计好Logo了。就是世伯的人物卡通图像,其次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将龙塘粉申遗,把我的老店做大做强。”世伯说。
世伯介绍,这家百年老店,最早是他们祖父被为生计而开的。而世伯从十几岁时就开始会做粉,也一直跟着做,一直传下来经营到现在。现在由他接管。
当天,记者也亲眼见到一回龙塘粉的制作过程。据介绍,首先将大米用水跑过两天两夜,接着将之在石磨里一勺一勺地碾成浆,然后将之放进布袋里扭紧,用杠杆加压至米浆干固为止。其次将之放进大竹筐里,然后放入大锅里用水约浸其三分之二体积时,再用适量的火候。第三,将刚煮过的浆团进行人工搅拌机搅拌,再用麻袋过滤,成半生熟的粉料。第四,在大锅盛五分之四水量加火至水沸95度时,再用一个特质的器具使粉料成粉流在高温锅里形成了粉条。第五,制作成品后,将煮熟的粉放入冷水进行冷却,再将之放入竹筐里面,海南龙糖粉就成功出炉了。
王世伯夫妻俩正张罗忙乎着到附近村民家接喜宴做龙塘粉。(南海网记者陈丽娜摄)
百年老店:顶着质疑声开始龙塘粉申遗
今年,经过精心筹备,龙塘镇镇政府大力支持世伯将龙塘粉申遗。并协助世伯做了关于海南龙塘粉的调查研究报告。并向上级主管部门为“世伯百年粉店”申请龙塘粉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五代传承人。
龙塘镇政府王主任告诉记者,海南龙塘粉申遗,龙塘镇第一次将饮食作为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目前申遗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上百年传承史、存在活态传承、在某个地区引起关注等。
现实中,世伯的想法和做法也遭遇部分居民质疑。他们认为,龙塘粉是海南粉的一个支系,目前仅仅在海口羊山地区食用,覆盖范围不大,如果要申报国家非物质遗产的话,是不是要做大做强粉业再说。并提出质疑:龙塘粉申遗有这个必要吗?如果龙塘粉申遗,那么海南各种小吃不是都可以申遗了?
与此同时,支持世伯的大多数群众却认为,从珠崖郡遗址在龙塘,它从海南最早传播推动海南文化的发展方面来看,将龙塘粉当成龙塘文化的传播媒介,以其自身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赢得一致赞成,所以“龙塘粉完全有资格申遗”,让更多人了解龙塘文化从而把龙塘粉产业做大做强做精做美。
展望未来:龙塘粉或将是前景不错的产业
世伯说,如今龙塘粉,民众们吃的津津有味,赞不绝口,已经成为羊山地区宴席上的美食中不可缺少的珍品,如婚宴、老人生日宴、小孩满月宴、进室之庆宴、出嫁女集会宴等宴席。仅龙塘镇每年都有近千场宴席,年消费量达数百吨。成为龙塘一个不可估量的产业。
“未来还有可能将海南粉的制作当成一种旅游资源,为游客演示,请游客动手自己制作。”王世伯说,自己会将小店一直经营下去,一直使用传统的制作工艺来传扬龙塘粉的精髓。
世伯说,他有四个小孩。其中3个女儿都会做粉,手艺都不错。如何让孙儿辈接着代代相传,他说,现在一方面想着研究技术改良,让18岁的儿子在外学烹饪,学习更好的手艺,然后再回来接手。
据相关部门统计,龙塘镇在2011年共举办六千多长宴席,食用龙塘粉达867.1吨。而羊山地区有七个镇,当地民众在喜宴上都食用龙塘粉。龙塘镇粉其实是一个发展前景不错不的产业。
(南海网海口龙塘10月11日消息南海网记者陈丽娜)
高温锅里形成了粉条龙塘粉出炉,王世伯的妻子将刚刚成型的龙塘粉打捞上来给记者展示。(南海网记者陈丽娜摄)
龙塘镇上的老人小孩都爱吃这家的百年老店的龙塘粉。(南海网记者陈丽娜摄)
王世伯继续为实现他的愿望奔波,开始龙塘粉的申遗之路。(南海网记者陈丽娜摄)
海口古镇龙塘镇上的这家百年老店每天上午都是食客满座。(南海网记者陈丽娜摄)
岁月无声,几易寒暑。海口龙塘镇,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留传至今百年老店的龙塘粉,既彰显了这座古老深厚的历史底蕴,也孕育传承着民众的生活和文化。
十年前,王世伯走出龙塘去外面闯荡,想将龙塘粉带到外面的世界;十年后,王世伯回到龙塘,决定将龙塘粉申遗,打造自己的品牌。王世伯这家粉店的十年变迁——从一个普通小店到注册商标再到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现在民众对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的一个缩影。而这样的转变,一方面是民众自身意识的提高,另一方面,政府的引导也功不可没。在申遗过程中,龙塘区政府帮忙准备材料,统计数据,而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对传统文化的整合和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保护它的意义就在于体现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创造力。但是,申遗仅仅是一个开端,通过这种手段,让更多鲜为人知、濒临失传的文化项目和民间风俗受到保护,才是我们真正的目的。我们希望王世伯申遗成功,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通过“申遗”的方式,保护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将其代代传承下去。(作者:王丽娜)
相关链接: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